三立電視台猛在軍公教的18%優利作文章,這是民進黨慣用共產黨的「階級鬥爭」製造「內部矛盾」技倆, 既連合又打擊的「統一戰線」手法,國民黨政府民國85年為了選票,停止了此優利辦法就是85年以後成為軍公教的人員,退休後不再有這優利存款辦法,民國96年,民進黨政府又更進一步,討好綠色選民,用行政權再刪減既領優利存款者的利息,現在民進黨下台,又拿「18%」來繼續鬥「軍公教」!「馬上」是不是又為選票,不講理的,再用行政命令,再刪減或廢除「殘存的18%」優利?(96年以前軍公教退休金可全數年息18%96年後用複雜公式,刪減高低不等的優利存款金額,民國85年後的軍公教人員,根本沒有18%的優存。這根本不是問題,而是對大部份從前安份守己,現在都是老弱的退休軍公教,殘忍無情的凌遲。)

 當年,大專聯考,沒有考上公立學校(那時全部的錄取率是30%左右)的人,因環境關係, 私立大學讀不起很多人去讀軍校,當時 低層軍公教子弟,家無恆產,無動產,無關係,讀軍校、讀師範、到縣市府鄉鎮區公所當職員(這也是遺傳基因),是常有的事! 以陳水扁為例,他勤於讀書,考上台大,當然為他高興,當時他為何不走軍公教這條路,所有像陳水扁一樣當年優秀青年,為何在讀完文學校後,不從軍報國?為何不為國培育英才?為何不為民服務?因為「軍公教」待遇低,生活苦。民間工作,就算打工、甚至務農,作小生意, 待遇也比「軍公教」好,除非家境真清寒,誰要當「軍公教」?這就是以18%優利存款,用保障退休後的生活為誘因招考有志青年從事軍公教的背景之一。那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情況變成今天這樣,難道在民間歌舞昇平的時候,政府才保障軍公教最基本的退休生活,如果遇到世界不景氣,民間經濟緊縮,政府就不該履行承諾?現在政府刪減現有軍公教的優利存款 等於是「 政治鬥爭」或「經濟衰退」的結果,用處罰退休的軍公教來交差了,還要趕盡殺絕?

 台灣幾十年的經濟起飛,非軍公教人員,平均收入遠豐厚於軍公教,誰會後悔自己沒有當軍公教人員?只有那些時運不繼的人怨嘆:「早知到當初就當軍公教!」,這就對了!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民國70以前,軍公教的清寒,這是包函命運在內的公平,軍公教人員沒有人在經濟熱騰時, 有沒有每幾年吵一次「窮人翻身」,去 鬥爭民間企業說他們的收入太高?只有 認命的默默耕耘,求個溫飽,求個退休不乞討,這太超過嗎? 要再砍低層退休的軍公教的18%可以, 同時期的退休非軍公教人員存款,利率按同標準減,如還不夠,他們把錢存在銀行,再付保管費,這才合乎比例原則,不是嗎? 要付國難大家一起赴,那有民間酒酣耳熱時,忘了分杯羹給公教,碰上不景氣加政治鬥爭,非軍公教的老百姓就要恨退休的軍公教嗎?

再比如馬英九、宋楚俞、郝龍斌、、、、、(他們父親全是權貴),他們會讀書,學成後回國,與讀書讀輸他們的人,搶這鐵飯碗!那個不平步青雲?連軍中同袍,爸爸是 老將軍的,兒子升為小將軍也比誰都快,升斗小軍公教人員,服務年資比他們多一倍,領到的退休奉,也不到他們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這些升斗小軍公教人員,有人起來「鬥爭」嗎?吐嘈王是最「不公」的,但對這宿命,也不反! 我們反的是「不公」,不是偏激的用仇恨反「命運」,就算偏激的用仇恨來鬥爭、也要找對「對像」,矛盾的存在只有貧與富統制與被統制如這個道理都不懂 ,本土的鬥爭文化 ,比共產黨還不如!

 「小康之人,安於現狀,所以和平。」這些小康包括大部份的非軍公教人員。此時失去「榮華富貴」的權貴,「由奢入儉難」,她們處心急慮的想奪回「榮華富貴」,所以開使孕釀仇恨,分化佔選民大部份的小康階層,製造軍公教與非軍公教的矛盾,和製造「本省人外省人」一樣,是每次必要手法之一,台灣的選民,還那麼笨嗎?吐嘈王不知道!因為「階級鬥爭」它已是本土文化之一更糟的他們被操作有共產主義行為但不懂共產哲學思想的傀儡呢

08th Jan.2009     

 PS:吐嘈王贊成用行政命令或修法來修正以後可能的不公平現像,但實施對象要在法令公佈後才加入軍公教的人員,而不是把法令公佈前的軍公教的人員,當成「既得利益」份子看待,法令有個大家都知到的原則,就是「不朔既往」,85年的停止18%優利,96年的刪減18%的辦法,都是法令公佈後開始實施,這就有「政府欺騙先前加入軍公教人員」之嫌,因為當民間富裕時,軍公教的清寒歲月,政府能補償嗎?相同的,民間小康,你們現在面臨失業,軍公教很同情,但你們因此希望把軍公教「拉下馬」的心態,是本土人敦厚的應有心態嗎?那麼有一天,當經濟熱起來時,軍公教是否起來「鬥爭」「獎勵投資免稅減稅退稅」的各項法令?政府為何獨厚民間而苛待軍公教?如此「階級鬥爭」,有完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