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抓賄選抓的使李登輝生氣,他借白小燕案,一句「不知為何而戰而辭官」這是唯一可圈可點的一次(後來馬競選北市長,兩人還是同台,李登輝不甘心逼問馬:你是吃什麼米喝什麼水長大的,馬英九被
迫只能說:我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究竟還是「利益共享」結構)!還有最後一夜,是在連戰落選的那一夜,馬英九安撫奮怒的泛藍群眾,答應求見李登輝,一邊被吐口水,另一邊又吃了李登輝的閉門羹(那一夜李登輝閉門偷笑,我終於把國民黨玩完了!),算馬英九為他曾是國民黨的共犯結構,作出的良心的貢獻!吐嘈王投馬英九一票,就因這兩幕。
比起連戰,郝柏村,李煥,俞國華,陳履安,王作榮,王金平,許水德,邱創煥,吳敦義,宋楚俞,蕭萬長、江丙坤、、(到沒了官位才敢批評李樹登輝,或到現在還不忘李登輝知遇之恩),馬英九好像有一點點作為,那怕只有那一丁點!這就網友燉奶所謂:「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憲問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宋楚俞也是在沒官之後,才和李登輝翻臉,但太遲了!沒有救自己,也沒有救泛藍。李登輝一開始心術不正時,所有上述連戰等一行人,包括英九在內,都還是唯唯諾諾言,如燉奶所謂的「危行言遜」(就是謹言慎行)的儒家宦途教條(儒家的忠是對君,在那個
當官的,應擇良木而棲,情願不作官,也不願為名利當狗,就要像歷史上的屈原,或像當今的趙少康、王建瑄等的新黨人,毅然辭官加入反對行列,就是揭竿起義,又怎樣?當然馬英九如堅持不與李妥協,可能沒有今天,但有了今天So
How?如果上述連戰等一行人,個個直言諫李,李登輝豈敢先替綠營打先鋒12年?國民黨會失去政權嗎?或許理想主義的下場,只是「悲劇英雄」,非現實主義政治人物所願為!這種氛圍一旦成為一個國家的官場哲理,那也是這個國家百姓的宿命了!五四運動的口號「打倒孔家店」,是太超過,但腐儒的許多教條,因時空的不同,實在需要修正。「愚忠」思想就是其一。如葉盛茂,真只是「君、國不分」,只是可悲之人,如是為自己宦途,那就有可恨之處了。
孔子「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的「明哲保身」的儒家思想,在封建時代,當然是天理,但這種人格特質,無法在現今群魔亂舞的民主時代,為國家殺出一條康莊大道,實在不適做為現代官場的職業道德教條。
今天批評馬英九,出發點是為他好!否則出生官宦世家、一直在官宦打滾的人,或許不會和陳水扁一樣貪,但「民之所願,常在我心」,不是「long stay」幾個晚上,就能比過李登輝、陳水扁的!難到國民黨二輪只有四年?耗子生仔,一窩不如一窩?
05th
Feb.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