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傳遞息最原始的方式是「聲音」、「肢體動作」及「文子」,接收訊息的工具是「耳聽」及「目視」。
語言及文字是否能貫穿時間,遠播空間,是檢驗語言及文字是否普及的標準,俱體得說,語言及文字是貫穿人類古代、今日及未來訊息的傳遞的載具(類似時光隧道的作用)。語言及文字也是傳播訊息給生活在同一時間其他人的工具(交通傳遞的作用)。所以語言及文字貴於要經的起時間能長久,空間能廣遠的考驗,而沒有強與弱、榮辱尊貴、文明落後、好與壞的意識價值。蒙古、滿人入主中原,繼續使用「中原語言及文化」,就是因為「中原語言及文化」,經過長久及普遍的被使用,沒有必要消滅重建,那是耗費資源、浪費時間的工程。
中國境內語言除藏語、回語、蒙語及少數民族外,大部分地方語言,閩南語、客家語、廣東語、江浙語、、、、、應都是從一個「母系-漢語」衍生出來的,(吐嘈王非語言學專家,這是個人認知)。
傳播學上,「聲音」應早於「文字」,所以漢語多,但非每一個漢語都有一個字,就算使用最普遍的北京話,也還是有許多音無字,這就是為什麼有「假借」字的由來。這例子,說明一個事實:閩南語與客家語都是淵源於漢語的,它們甚至有優於北平語的古(文明)音,閩南語、客家語本來就屬同一母系(漢語)的語言,所以也有屬於同一字系得文字,為何變成「有音無字」的錯誤認知?語言文字因遷徙而流傳四處,後來北平話或許在文字的匹配上,發展的最多,用的最廣,所以被任以統一的工具,但閩南語與客家語、北京語一樣,都是漢語系,最早發展出的文字也是一樣,但分流後,音調的變化,環境的不同,文字創作上或許沒有跟進,或許因流傳不廣而被遺失或遺忘,所以許多語音,缺字型表達,但並非閩南語與客家語「有音無字」,作家黃春明或有些人說 : 「閩南語有音無字,」是錯誤的說法,大部份的閩南、客家語都有相對的漢字,因為閩南、客家語本來淵源於漢語。閩南語與與原住民語言,真正沒有自成一系與語言匹配的文字,是不一樣的情況!
台語歌曲(融合本土、漢、西班牙、荷蘭、大和民族文化所運育的道地本土音樂)從台灣流行到大陸(伍佰、江蕙到大陸開演唱會可見一般),從其歌詞中,可以發現許多閩南語悠美古音及相對文字的重現,就算有音無字,年輕朋友也用「假借」方式創作為大陸人看不懂的歌詞(文字),這就是時間及空間粹鍊的過程「文字演化」漸變為「台灣獨有的文化」之一、。「羅馬拼音」的文字,並非不好,但在東方,究竟是「突然產生」的符號,與東方既有象形字的文化,是脫節的。為了「本土化」,刻意「去中國化」,而引用「羅馬拼音」,並不能凸顯台灣意識,只是掉進另一個「西方文化」泥沼而已。
政治動物可以把任何東西,都付予「政治任務」,不說「台語」(其實是閩南語),不愛台灣,不用「台字」是「可恥」!這就是把單純生活文化,民粹化,。38年後,國民黨政府遷台,為普及「國語教育」或政治運用,的確用非常的手段,阻礙了「閩南語」的流通與文學創作發展(鄉土文學論戰是另外命題),但站在時間及空間的潮流下,推行「中國語、中國字」也是順勢而加把勁,而不是逆勢操作。(如果台灣沒有歸還中國,日文日語替代漢文漢字也屬勢在必然,這與使用日文日語是否光榮、是否優秀無關。)
語言博士蔣為文,他指責本土作家黃春明的演講
內容:主張,台語有音無字(錯了!原因如前述),又說台灣文字是發展中的文字(指羅馬拼音字),不宜拿來教學,增加學生負擔),
是與事實不符,並他拿出百年前,完全用台文(羅馬拼音字)所寫「文學作品」為證,證明百年前就有「台文」,所以他説:本土作家用
漢文創作,可恥!
蔣為文拿出的證據,是類似用羅馬拼音的方法,拼出閩南語的音,這在百年以前(日據時代之前),可能是西班亞、荷蘭佔據台灣時,傳教士發明,用羅馬拼音方法紀錄閩南語的方法,類似文字也出現在傳教士為原住民所發明的原住民文字(原住民語與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系,原住民語應完全無字,所以傳教士用羅馬拼音來與語言匹配)。這些文字,是否能成貫穿古人、現今及未來訊息傳遞的載具?這些文字,是否為當時或現在居民所普及貫用的工具?蔣為文自己都知道答案。
這是百年前所推行的「台灣文字」,經不起時間及空間的考驗,一個推行「台灣文字」失敗的例子,這類「台灣文字」做為學術研究,拿博士論文,是可以的,但要重踏覆轍,再一次推行「文字台語化」(事實上現在政策已這樣做),和當年國民黨(順勢)推行國語一樣,(逆勢操作)嚴禁漢字,強迫羅碼拼音文字上路?留美語言博士,您給個回答!
只是存在但不能經時間及空間的檢驗,這樣的文字,民進黨政府,為政治而要逆勢超作,加入學校教學課程,是否有意義?是否是浪費資源?是否是增加學生負擔?是否慢性殘害自己同胞幼苗?是否對「台獨」有益?所有居住在島上的居民,自己去判斷,作為政府要順依正確民意,也要糾正錯誤民粹。即使馬英九執政,也不敢改變這明顯「徒勞無功」的政策,以免被寇上:「不愛台灣」的帽子。這就是馬英九為選票而沒有領導媚力的悲哀!(題外話)
台灣除原住民外,最早外來移民,是來自中國大陸,移民帶來語言,也帶來文字, 就算在大陸移民來之前,台灣就有「本土的語言、文字」,那是也是「原住民」的語言、文字。由於大陸移民的語言文字,當穿越時間的載具,當穿越空間的工具更
方便於原住民的語言、文字時,原住民的語言、文字便沒落。在感情上,原住民是有傷感,但理智上,這是跟上時代的進步陣痛!
許多民眾搞不清「本土認同」與「政治認同」的分野,蔣為文是學者專家,不會犯這種「邏輯上」不通、「學術上」不對的錯誤主張,吐嘈王認為:蔣為文「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他一定是要參選啥個委員之類,為了達到宣傳效果,在黃春民的學術演講台下鬧場,是不花錢但可以達到最高的宣傳效果,這方面,蔣為文「暗爽在心來」。在此之前,有誰知蔣為文何許人也?現在大家都在問:「成功大學台語文研究所怎麼會有這號教授?」,他這一胡鬧,起碼穫得台灣獨立基本教義派的認同,致於不用「台灣文字」(羅馬拼音符號),是否真可恥,他內心的答案:當然是不可恥!否則「蔣為文」三個漢字就是「可恥」的名號!
PS:吐嘈王認為「台獨議題」可以討論 ,那是政治意識的認同,但拿「文化議題」(語言、文字、藝術、戲曲、、、)來支持「台獨理論」,那就是民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