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南方澳栱橋「斷落」,坊間媒體推測原因重在承重的鋼索斷,導致橋面「斷落」。

 

     一般公共工程有所謂「安全係數」,在設計上「安全係數」都以倍數計,比如以南方澳栱橋為列,鋼構橋面重量如為100公噸,安全係數的為2(倍), 13根吊掛橋面的鋼纜,總承重量應能承受200公噸,也就是說,有一根或二根鋼纜斷,其他鋼纜,尚能支撑吊掛,橋面不致落海。

 

      有媒體報導,可能是橋面鋼固結構斷裂所致,橋面鋼固結構斷裂,安全係數2倍以上的鋼纜沒斷,應該可以「吊掛住」斷橋在空中,而非落海。

 

      拱形橋臂只是歪斜倒在那裏,沒有斷,有照片為證,拙勿庸議。

 

       我從監視錄影檔取定格照片看發掘問題出在吊掛鋼纜與橋面的連接,或與吊臂的連接有問題因為發現鋼纜不是上端脫離就是從下端脫離沒有發現有從中間斷截的鋼纜照片,從媒體的照片看,種種跡象都是鋼纜與吊臂或橋面連接處分離,連接處就是「焊接点」。這就不是材料學上定義的「鋼纜斷」。

       全世界像南方澳栱橋設計的橋樑只有兩座另一座是在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市但這兩座橋鋼纜的吊臂與橋面連接工法並不一樣西班牙的橋樑是用螺栓工法,南方澳的是用焊接工法,後者施工比較容易,工時也短,但材料經焊接(不論高溫電焊或低溫氣焊),焊接處會產生應力集中反應,變得脆弱,抗拉抗壓性比原材料減少以倍數計。這是材料力學上的常識。南方澳的拱橋,據媒體報導係「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設計,如是「唯二」,那就不是「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設計,而是抄襲,原設計鋼纜與稿面、吊臂連接是螺栓工法,「亞新工程顧問公司」的抄襲為何改用便宜行事的「焊接工法」?改用焊接工法的設計,焊接模型有無做過「拉力試驗」?完工驗收有無「非破壞檢驗」報告?、、、

       媒體報導例行檢查,並沒有鋼纜檢測這一項目。其他橋樑、電梯類似鋼纜,就是有鋼纜檢測項目,是如何檢測?使用中的鋼纜,不可以用「破壞性檢驗」(切斷鋼纜檢查截面),只能用「非破壞性檢驗」(放射線透視鋼纜內部結構)。是否有此預算?我懷疑!全國橋樑、電梯鋼纜檢測,咸信都是用目視檢查,草草完成例行公事。

       媒體報導,施工的包商早已倒閉!該橋的設計公司「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對坊間的質疑表示:該橋斷落與設計沒有『直接關係』!哈!語焉保留。這話說了等於沒說!甚麼叫 『直接關係』關係?還有甚麼『間接關係』? 

      只有嚴守公共工程發包程序、投標程序、採用最安全設計、按設計一絲不苟施工,按設計一絲不苟監工,按設計一絲不苟格驗收,操作使用教育訓練、最後才是維護和使用,這是降低意外的充分及必要條件。但和普悠瑪號一樣,前期、高端、上層的發包、投標、設計、監工、施工、驗收,訓練都苟且,幾十年後,出了意外(在我看來都是不意外)找後期維護、使用、操作的、底階、下層人物做代罪羔羊,這種「百業為官場場服務」的文化,看不出有覺悟的跡象。斷橋、翻車事件將來不會停。這是歷史、現行、未來百姓必須承受的宿命。

                              請按左圖超連結

                                                                         20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