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愛座談起※

 

    ★台灣的老人(65歲以上)佔五分之一,政府致力推動老人福利政策,不可逆轉,但社會氛圍,我聞不到善良的「芬芳」。

   

    博愛座的概念起源於北歐國家的「無障礙環境」,台灣博愛座的制度約起源於約民國70年,當時連續發生多起老人搭乘公車,意外摔傷的事件,因此台北市政府開始規畫在公車上設置博愛座,倡導博愛座制度後,陸續實現在各大交通工具上,提供給行動不便或是需要的人優先使用,如果仔細觀察,博愛座都設置在離出口最近的地方,這也是設置上的貼心處。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9cda45369d5d5e6cfbaebe2a68d8ea994298306d1af44b86dd2074acb0740e1c

 

    ★沒多久之前,女性資深作家李昂,在FB貼文,抱怨在北捷上沒人讓位,本以為聲閥年輕人無禮的貼文,結果變成「討罵聲四起」,這是她始料未及的,甚麼時候,年輕人對老人的態度,篡改了她年幼時,所受的教育及年輕時,處世的修養?如有人提醒她:時不我予,她不會無「智」的上FB討「正義」,殊不知年輕人所謂的「程序正義」,已經成功革了「敬老」的命。老人買了優待票,已經佔了社會資源的便宜,還要與買全票的年輕人搶座位,犯了「程序不正義」大忌。

   

    PTT實業坊有篇貼文,為何爭博愛座的老杯杯,都操外省口音?https://disp.cc/ptt/Gossiping/1cSLL2cZ。一個本來初衷很簡單的善良,這也能和省籍連結,怎麼會隱藏有那麼深的恨?我心中不是疑惑,而是惶恐!

 

    ★又有一說;197642日的報導指,博愛座竟是為了紀念「前總統蔣中正」逝世週年,所以台北市公民營公車業者開始在各線公車上設立「博愛座」,以表達對蔣中正的追思,也希望能發揮他仁慈博愛的精神。在反威權的當下,把「他」(連姓名都吝嗇給)給搬了出來。本來人性最淺層的禮節,怎麼偏偏把這麼高的宿怨,不搭嘎的合音出來?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162814

 

    尤其老大不小的文化工作者, 69歲的苦苓,呼籲「搶回博愛座運動」。我以為是為老人搶回被年輕人佔據的博愛座,指細看,才知道他站在年輕人一邊,呼籲年輕人搶回被老人佔據的博愛座。我要問苦苓:「你和李昂分庭抗禮,也罷了,你和年輕人逗陣,難道你從小到老,和我們生長在不同時空?怪不得你是台大「中國文學系」畢業!凡是和中國扯上邊的,沒有好東西!對不起,老頭我,也學這世代年輕人、街頭思考方式!街頭語言、對話方式!既是言不由衷!

 

    ★有人想出把博愛座改名或取消的餿主意,博愛座招誰惹誰?這社會有爭議,從不思考什麼地方出錯?修法改名是萬靈丹,結果藥方千萬,百病依然。人心不古,不養形而上的人心,怪罪形而下的文字遊戲!台灣沒有哲學觀的法規,疊床架屋,高過101,貽笑大方,勢在必然!

 

   ★人從出生到天堂,一路走來,每個人都會經歷了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年幼、年少、青壯、老衰都是每人旅途的打卡站,旅途的互助、互惠、互利、互慰,互道珍重、總體得失,無所謂「誰佔了誰的便宜」。天佑台灣社會,會是一個「富而好禮」、「長幼有序」、「耆老健康」、「少壯有愛」、「安和樂利」的人間天堂。天佑台灣。天佑台灣。